新手爸媽一定要知道10個副食品的NG觀念

  • 文/瀚可爸爸(曾大衛)

每天一大早打開電腦,就會看見一排舉手發問的人,可見新手爸媽真的好辛苦,特別是媽媽們常常等到半夜小寶貝和老公都睡著後,才能做點自己的事情!而且我發現,這些馬麻們上網時,也多半是在查資料、問問題……,滿腦子全都是寶寶食衣住行的大小事。

關於副食品,最多人詢問的幾個問題,我將在這裡說明回覆。藉由釐清觀念與經驗分享,配合寶寶的成長階段,透過副食品給予適當營養,提供幾個重要原則,希望能讓家長從此睡個好覺!

掌握十大原則,寶寶吃得好健康

NG 1 早/晚一點添加副食品比較好!添加副食品的「黃金時期」?

‧觀察寶寶的發育狀況,4 ~ 8 個月開始吃副食品都沒問題。
常聽到很多馬麻說:「寶寶4 個月居然長牙了,是不是該給他吃副食品了?」或是「每次我們吃東西,他就流口水!這代表寶寶已經準備吃ㄋㄟㄋㄟ以外的食物了嗎?」、「寶寶到底什麼時候可 以開始吃副食品呢?」類似的問題幾乎不曾間斷過,寶寶吃副食品的「食機」,確實困擾很多新手爸媽。

假如太早開始吃副食品,寶寶可能會因為吸收不良,導致腹瀉或引發不適症狀,未必能攝取到足夠的營養;反之,太晚開始吃副食品,將會影響咀嚼能力和肌肉發展,連帶使寶寶缺乏對各類食物的探索嘗試,造成日後容易挑食、厭食等不良習慣。

‧不要搶快比較,讓孩子自由發育成長
既然如此,究竟有沒有「副食品的黃金時期」呢?過去一般認為是6 個月左右,但是近年來,也有人主張寶寶4 個月就可以嘗試吃副食品。其實,如果寶寶已經出現厭奶現象、胃口不佳,或開始把手上的東西往嘴裡塞等徵兆;身體肌肉進展到脖子慢慢變硬、能夠稍微抬身,甚 至坐起來看人,不用擔心被非液態食物嗆到時,就代表寶寶可以試著接觸副食品囉!很多研究甚至提出愈早接觸副食品,過敏的機率就愈低。不過,我還是要提醒把 拔馬麻,寶寶的個體發育原本就不同,不需要「搶快」和「比較」,最早4 個月,最遲8 個月開始吃副食品都沒問題,不用過度擔心。

NG 2. 既然「副食品」不是主食,不吃也可以?

‧副食品可鍛鍊寶寶「咀嚼、吞嚥」的能力,是非常重要的「過渡期食物」。
我要跟家長們強調一件事,對寶寶而言,「副食品」並不等於「次要食品」,相反地,在ㄋㄟㄋㄟ與固態食品之間,副食品是扮演重要的「過渡期食物」。隨著寶寶一眠大一吋,從4 ~ 6 個月開始,因為活動量與食量逐漸增加,寶寶所需的各類營養素也愈來愈多,母奶或配方奶已經不能滿足他們。尤其是喝配方奶的寶寶,副食品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。

‧讓孩子自己「學吃飯」很重要
除此之外,雖然每個寶寶長牙的進度不同,但也意味著此階段的寶寶,將由「吸吮」逐漸轉化為「咀嚼」和「吞嚥」;即從「液態食物」→「糊狀食物」→「半固態食物」,逐步進展到「固態食物」。

副食品正是訓練口腔功能的關鍵過程,寶寶吃進的食物固然重要,訓練寶寶「自我進食」的能力更是不容忽視。如果沒有副食品的刺激和體驗嘗試,寶寶便會缺乏咀嚼能力的鍛鍊,對於日後的身心發展,都會產生負面影響。畢竟讓孩子逐漸脫離父母的懷抱,透過自行飲食而成為獨立個體,也是此階段非常重要的任務和目標。

NG 3. 擔心寶寶過敏,副食品不需有太多變化。

‧只要掌握「少量、少種類」的原則,吃副食品也是一種「克敏治療」。
兒子瀚可和女兒漢娜都是過敏體質,在他們6 個月之前,只能喝水解蛋白奶粉,等到應該嘗試副食品的階段時,究竟該給他們吃什麼,著實讓我們夫妻傷透腦筋。尤其是瀚可的異位性皮膚炎,只要不小心吃錯食物,反應就非常劇烈,看在眼裡真的很令人心疼。

有人建議我們乾脆不要給寶寶吃副食品,等到1 歲或年齡更大些,過敏反應減緩再吃。事實上,醫師也多半會建議過敏兒和早產兒不要太早添加副食品,避免刺激過敏原或引發寶寶不適。所以我們家兩個過敏體質的寶寶,在6 個月之前,都只喝減敏奶粉,連母奶都被醫師禁止。

‧掌握「少量、少種類」原則,讓孩子有新的體驗
然而,嘗試新食物本身也是一種「克敏治療」,我建議父母可讓寶寶從低敏的地瓜、南瓜、甜菜根、胡蘿蔔,以及新鮮的綠色蔬菜如青花菜、A 菜等開始嘗試;隨著寶寶的免疫機能愈來愈成熟穩定,過敏反應也會減緩許多。

嘗試新食材時,掌握「少量、少種類」的原則也很重要。因為每個寶寶的過敏原都不同,只要是沒有吃過的食物,餵食量都不宜過多,每次只給寶寶嘗試一湯匙的分量,一次只添加一種食物。寶寶吃完後,請留意他的排便、皮膚狀況是否異常,若無異狀,4 7 天後就可以增量或改試其他食物。

很多父母怕引起過敏,選擇重複餵寶寶吃同樣的食物;這樣不僅會讓寶寶失去嘗試新味道的體驗,也會錯過為寶寶提升免疫力的機會。而且缺乏變化的副食品,也會讓寶寶的食慾變差。

NG 4. 孩子滿1 歲後,可以繼續吃磨到細碎的食物。

‧請根據「食材軟硬度」及「寶寶年齡」,調整副食品的搗碎程度。
很多家長來電訂購時,都會詳細了解烹調過程,例如食物切得夠不夠細碎等。我們通常會進一步詢問寶寶多大,假如已超過1 歲,就必須向把拔馬麻說明,針對15 個月齡以上的寶寶,我們提供的不再是磨碎的食物泥和煮爛的粥品,而是各式濃湯麵和蔬菜肉類製成的燉飯;更大一點的寶寶,則是搭配白飯、麵條等的各種燴料。

為什麼不再讓寶寶繼續吃磨碎煮爛的食物呢?肉塊或蔬菜丁是否很難消化、擔心寶寶無法咀嚼吸收?這些都是我們曾碰到過的疑問。其實,只要配合寶寶的成長發展準備適合的副食品,就不需擔心。

‧1 歲以上的孩子,可以慢慢脫離食物泥及粥品
6 個月前的寶寶通常尚未長牙,請先讓他嘗試液狀的蔬菜湯,或是很軟爛的食物泥等到寶寶開始長牙後,就可以試著餵糊狀或粥狀的食物。至於1 歲以上的寶寶,雖然牙齒還未長齊,但已經具備基本的咀嚼能力,如果仍然餵食軟爛的食物泥,孩子以後可能只會「吞食物」,不懂得「咬食物」!

隨著月齡愈大,寶寶也來到脫離食物泥和粥品的階段,他們可以體驗的食物類別也愈來愈多。其實只要把主食煮軟爛一點,例如瓜類經燉煮後,就已經非常容易入 口,不需刻意切太碎。而葉菜類的纖維多,就得稍微切碎些,去掉較粗的梗。至於肉類,也不需全部買絞肉,可切成肉丁,慢慢讓寶寶嘗試。

NG 5. 因為怕他吃不飽,所以先餵孩子吃,以後大了再讓他自己吃!

‧讓寶寶體會「自己吃飯的樂趣」,別總是由父母代勞。
有些父母擔心寶寶排斥副食品,一開始會以奶瓶餵食食物泥;也有些人雖然使用湯匙餵食,卻是一路代勞,即使寶寶已經超過1 歲,還是不放心讓他們自己吃東西,認為大人餵,寶寶才吃得多,否則寶寶不小心灑在碗外的,都比吃進肚子裡的還要多。

出於對孩子的愛,父母擔心寶寶餓肚子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,不過前文曾提到,副食品不但能提供營養,也扮演了訓練寶寶咀嚼能力,以及對新食物接受度的重要角色。

如果持續用奶瓶吃副食品,或是大人不肯放手,孩子等於錯過學習體驗的黃金期,無法適應新的吞嚥方式和食物,未來反而更讓人操心費神。

建議把拔馬麻一開始就使用湯匙餵食,因為判斷寶寶能否嘗試副食品的前提之一,就是觀察他的頸部能不能挺起;如果大人用手輕扶,寶寶就能坐穩,不會一邊吃一邊搖晃,就代表用湯匙餵食時,大人不需要一直變換角度。如果不小心硬塞,寶寶除了感到不舒服,還可能會抗拒進食。

寶寶會吐出食物,只是還不習慣使用湯匙
另一方面,能夠坐著吃東西,也意味著寶寶吞嚥的肌肉神經已經準備好,可以應付液體以外的食物。有時候,寶寶的舌頭好像把食物往外推,不代表他不喜歡吃副食品喔!也許寶寶只是還不習慣用湯匙餵食的吞嚥方式而已。

至於月齡更大的寶寶,可以訓練他拿米果或其他手指食物(Baby fingerfood),再給他們湯匙抓握,練習舀起食物泥放入口中。

一開始,寶寶肯定會吃得到處都是,但只要盡量讓他們在固定的地方用餐,準備專屬的餐椅和圍兜,餐桌底下鋪報紙或塑膠墊,減少餐後清潔的功夫。把拔馬麻要做 的只有輕鬆陪伴,讓寶寶多練習幾次,他們自然會愈來愈上手,看見一碗粥被吃得精光時,相信大人和小孩都會很有成就感喔!

NG 6. 把大人的食物煮到熟爛,也可以給寶寶當作副食品。

‧大人的食物口味太重,寶寶的腎臟無法負荷,請以「清淡」為原則。
老一輩的人受限於環境或時間,每日三餐都有幾十口人要吃飯,根本忙不過來。對他們來說,所謂的「寶寶食物」,幾乎就等同於比較軟爛的大人食物。

問題是,把大人的食物煮得更久更爛,或是把勾芡類的菜汁、湯汁拌飯,即使寶寶勉強吞嚥下肚,他們真的吃得到營養嗎?

許多食物經烹煮後,只有少數的營養會保留於湯汁內,僅用湯汁拌飯,恐怕會讓寶寶吃不到營養,反而攝取過多人工調味料,對腎臟功能造成過多負擔;而且從小習慣吃重鹹,長大後更難改變,對健康只有害處。

將口味稀釋,別讓寶寶吃進過多調味料
現代父母孩子生得少,育兒觀念和營養概念也改變很多,在家餵寶寶吃的副食品,通常都會另外準備清淡無調味的,但是偶爾外食,或是與大人共餐時,難免會接觸到副食品以外的成人食物,建議家長還是盡量按照「月齡」餵食適合孩子的副食品,不要超齡給他們吃太多添加調味料的食物。若在無法避免的情況下,不妨先用開水浸泡,或是直接在食物中加些開水,將口味稀釋後再餵食。

NG 7. 寶寶副食品吃得好,喝奶不必太講究!

‧錯!吃副食品要「循序漸進」,讓寶寶慢慢適應,才能攝取足夠營養。
為了確保食物的新鮮,我常會留意家長們的訂單數量,不是怕大家訂得太少,而是擔心訂太多。尤其是剛開始吃副食品的寶寶,他們需要的量真的很少,無論自製或購買,都要以少量為宜。

有些父母比較心急,在寶寶開始吃副食品後,就馬上減少餵奶的次數和奶量,認為這樣可以讓寶寶攝取更多營養,加快咀嚼能力的發展訓練。其實,既然副食品是奶類營養和正食品之間的銜接,原本就需要一段漸進的時間讓寶寶適應,過與不及都不適當。

「副食品」與「餵奶量」的分配原則
關於餵奶量及副食品的分配,我歸納了以下四個原則給大家參考:

1.初期先維持寶寶原來的餵奶次數和奶量。

2.4~6個月的寶寶,每天大概餵5次奶,只要在兩次餵奶中間,用湯匙餵寶寶吃幾口食物泥當點心即可。

3.千萬不要在餵奶前後給寶寶吃副食品,以免影響寶寶正常的吃奶量,連帶也對副食品興趣缺缺。

4.等寶寶漸漸適應食物泥的口感,也習慣用湯匙進食後,再將副食品的分量由少加多,種類由簡變繁,慢慢增加。

掌握以上幾個重點,過了週歲後,粥品麵食等就可以成為正食品,至於奶粉或牛奶,此時反而成為副食品囉!

NG 8. 在副食品裡添加營養補品或中藥材,可以讓寶寶成長得更好。

錯!只要搭配得當,天然食物的營養就足夠。
天下父母心,總是想給孩子最多、最好的,很多父母常憂心自己的寶寶體重不夠重、身高不夠高、營養不均衡、牙齒長得慢、頭髮長得少、排便不正常、睡眠不充足、抵抗力不夠等。為了補充營養,許多人索性在副食品中添加補品或中藥材,希望能把寶寶養得頭好壯壯。

為寶寶熬煮雞精或高湯,增加營養攝取
事實上,只要搭配得當,食物本身的天然營養已經非常足夠,除非經過醫師診斷,建議寶寶必須補充特殊的營養成分,才有必要酌量添加於食物中。否則,大部分的寶寶完全不需要、也不適合在副食品中加入任何營養品或藥材。

尤其是中藥材,因為每個寶寶的體質和體重不同,擅自添加有藥效的食物在三餐當中是帶有高風險的。有些藥材的特殊氣味,甚至會讓寶寶排斥,連帶拒吃副食品,造成反效果。如果還不放心、擔心寶寶吃得不夠好,建議可以熬煮雞精或高湯,添加於粥品或麵飯中,增加營養攝取

熬煮雞精時,除了枸杞和紅棗等天然食材外,不需再另加藥材。高湯也以蔬果為主,搭配雞骨或豬肋骨一起熬煮,千萬不能用豬大骨,避免大骨含鉛量高而引起中毒。

NG 9. 寶寶食量小,每餐現做很麻煩,煮一鍋慢慢吃最方便?

錯!副食品最易酸腐,冷藏以一日為限,冷凍至多一週。
對許多父母而言,「如何準備副食品」是一門大學問。特別是寶寶的食量小,剛開始吃副食品的階段,假如每餐都現做現吃,一定會讓父母忙碌不堪。

但是一次準備很多,寶寶吃不完怎麼辦?有些忙碌的父母為了節省時間,選擇煮一大鍋慢慢吃,每次取少量加熱。假如一天一鍋,天氣涼爽時還無妨,但是保險起見,餵食前還是要試吃,預防食物酸腐或遭汙染,對寶寶造成危險。

若已放過隔夜,絕對不能讓寶寶吃,如果沒有大人幫忙「消化」解決,最後只能倒進廚餘桶。

假如擔心浪費食材,建議準備時先精算分量,不要一次製作烹煮太多。想要節省時間的人,則可嘗試一次準備多日分量,並製成「冰磚」保存。掌握「冷藏以一日為限、冷凍至多一週」的原則,盡早食用最佳。

★POINT★ 「真空包裝」不一定衛生安全?
許多人常問我,瀚克寶寶的餐點為何不採用「真空包裝」?因為一般人都認為真空包裝比較好,其實真空包裝必須於無塵無菌的環境下分裝,且食物絕對不可以接觸到封口處,才能確保沒有細菌進入。目前坊間的副食品多以人工裝填,在此條件下,真空包裝並無太多保障可言。

NG 10. 用平常煮菜的工具順便煮副食品,孩子餐具也可以和大人的一起清洗。

‧請為寶寶準備一套專用的餐具及烹調用具,不要和大人的混合使用。
「養兒方知父母恩」這話真是一點都沒錯。升格當爸媽後,才知道養孩子真是不簡單,要打點的大小事情多不勝數。相信很多父母和我們一樣,都面臨三頭六臂還是不夠用的窘境。常常為了節省時間,只好「圖方便」,身為兩個孩子的爸爸,我非常了解。

但有些事真的不能「省」,例如,準備副食品時,建議將大人和小孩的砧板分開,因為寶寶能吃的食材限制較多,特別是一些容易引起過敏的海鮮。如果貪圖方便而混合使用,可能會引起寶寶過敏,甚至不慎吃下遭受污染的食物。

鼓勵寶寶吃飯,餐具的材質與重量也很重要
餵食寶寶的餐具也是如此。很多人認為只要材質不易破損,寶寶就可以使用,即使與大人共用也無妨。其實,這句話只講對一半。只要無毒安全又耐摔的材質,確實可以拿來當作寶寶餐具,但是,如果想鼓勵寶寶自己進食,還得將材質的大小與重量納入考量;另外,碗緣弧度和構造是否方便寶寶自己挖舀食物,也是挑選寶寶餐具的重點之一,如果挖舀的難度太高,可能會讓寶寶產生挫折感,降低嘗試副食品的意願。

此外,清潔寶寶餐具時,也請分開處理,因為副食品通常無油、無調味,只需以清水徹底沖洗即可,不必使用清潔劑。這些小動作或許會多花點功夫和時間,卻可以幫寶寶築起一道保護的城牆,預防病毒或毒素的侵害。

 

《瀚克寶寶的安心「全營養副食品」》

logo image

(資料來源:采實文化 提供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語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